You have no items in your cart. Want to get some nice things?
(本文作者Tara Gaertner為歌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系副教授,她同時也是鋼琴教師。)
想像一下這個畫面:當你爬到床上、關起燈,然後閉上眼睛、漸漸入睡時,有一台小小的機器監視著你的腦波。當他偵測到你已經進入一種叫做「慢波睡眠」的深層休息階段時,一首莫札特的奏鳴曲便被柔和的播放出來。你在白天時,已經扎扎實實地練習了這首奏鳴曲一個小時,而當它在你睡眠時重複播放,你在練習樂曲時埋在腦海中的記憶痕跡,會重新在大腦的聽覺跟運動部分中被喚醒。在你沒意識到的情況下,當你起床時,你練習樂曲的表現有著顯著的進步。
一般而言,我會極度懷疑這類型的主張,他讓我想起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的一個情景:小孩子們在睡覺時聽著歷史課程,而不是去學校上課,這對我來說是新時代中完全無法理解的東西。
這種型態的學習方式已經被西北大學的學者證實有效,並且被刊登在2012年8月的 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。 他們做的實驗是非常簡單明瞭的:16個試驗者學習彈奏兩段鋼琴旋律,然後小睡90分鐘,當他們進入慢波睡眠時,其中一段旋律會被悄悄地播放20次。睡醒之後,試驗者彈奏睡覺時被播放的那段旋律的表現,會遠優於另一段。
這個研究將兩個有意思的音樂學習層面融合在一起。
第一是睡眠在幫助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,上述的研究已經顯示,在睡眠時加強記憶,是練習之間一個很重要的進步來源。
第二則是在學習彈奏樂器時,感官整合的重要性。在練習時,我們的大腦會學著整合我們彈奏出的聲音與相對應的動作,大腦中聽覺和動作的部份間會連結得更加緊密,舉例來說,如果聽到一首我們知道如何彈奏的歌,會啟動大腦的動作部分,做出彈奏那首歌的動作(例如按下沒插電鍵盤的其中一個鍵或是做出刷吉他的動作),這只是因為大腦的聽覺部分起了反應。
這也是為什麼在睡眠中聽到音樂會使我們的動作進步:重複播放音樂會重新喚醒聽覺記憶,同時激發動作記憶,加強兩者的記憶和他們之間的連結。
所以我該開始在睡覺時聽音樂嗎?我很認真的思考要不要試一試。這裏可能有些潛在後果。
第一,音樂可能會打擾你的睡眠。在研究中,有些試驗者在音樂播放時醒來,若這發生的話絕對是一個缺點。
第二個需要被考慮的問題是音樂應該要在慢波睡眠期被播放,在研究時,這樣才有最大的效果(儘管在其他睡眠階段播放音樂的效果還沒被實驗)。大部份的人(包含我自己)不會去記錄什麼時候會進入深層睡眠。然而,有些app聲稱可以監視睡眠的階段(通常是用來在進入淺眠期時叫醒你),而這些app可能可以被應用於在進入深層睡眠期時播放音樂。
第三個問題是「音樂-動作關聯學習」的效果可能成為一個用來代替正常學習管道的偏見。這裏的意思是:聽一首歌可能會在降低其他曾學習過的歌曲效果的情況下,使彈奏這首歌的表現進步。在研究裡,睡眠時被播放的旋律進步了7.9%,然而另一段旋律只有2.6%;同時,對於沒有在睡眠時播放音樂的人來說,兩段旋律都進步了大約4.4%。也許有個在睡眠時的進步極限,而這也是聽一段旋律會使其進步,但可能其他旋律進步有限的原因。
無論如何,這聽起來是個很有趣的暑假計畫,而我的確有一些鋼琴樂曲正想要學習,那麼為什麼我不這樣試試呢?祝你有個好夢!